商汤灭夏的军事行动在清华简《伊至》中记载为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上博简《容成氏》则描述商汤从北门内入斟鄩。根据考古发现,商汤很可能是从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发,避开夏朝在东部的防御工事,采取迂回战术从西部突袭二里头遗址——即夏朝都城斟鄩。这个出其不意的进攻路线让夏桀措手不及,仓皇逃窜,最终在鸣条与商军决战。
但令人疑惑的是,二里头遗址位于伊河与洛河之间的平原地区,西部地势开阔,按理说夏朝应该在此驻有重兵防守。那么商汤大军是如何悄无声息地穿越西部防线直抵都城的呢?这个谜团的答案,很可能与一个名为有莘国的神秘方国有关。
有莘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诸侯国之一。早在五帝时代末期,大禹的父亲鲧就娶了有莘氏女子为妻。夏朝建立后,夏启将支系分封于莘地,《世本》明确记载莘国,姒姓,夏禹之后。到了夏朝末年,有莘氏与商族联姻,将公主嫁给商汤,著名的贤臣伊尹就是作为陪嫁的厨师来到商族。更神奇的是,在商周更替之际,周文王姬昌也娶了有莘氏女子太姒,后来周武王还向纣王进献有莘美女以求释放文王。可以说,有莘氏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权更迭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
展开剩余59%关于有莘国的地理位置,历来有四种说法:河南伊川、陕西合阳、河南陈留和山东曹县。其中《吕氏春秋》记载伊尹生于空桑,其母居于伊水之滨,这为伊川说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伊川县城东南部,考古发现了一座新城故城遗址,附近还有仰韶、龙山时期的大型聚落。值得注意的是,新与莘在古代读音相近,这座新城很可能就是古莘国的都城。
从地理位置来看,伊川正好位于二里头遗址的西部。有莘氏与商汤联姻后,实际上在夏朝的西部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当商汤自西翦西邑时,得到有莘氏的暗中协助,才能顺利突破西部防线,出其不意地兵临城下。这解释了为何夏桀对商军的进攻如此猝不及防——他万万没想到同宗同源的有莘氏会倒戈相向。
商朝建立后,有莘氏的记载一度消失。但到商末周初,史料显示有莘氏已迁至陕西合阳一带。有趣的是,合阳也有一座名为新城的古城,春秋时期还发生过著名的新城之战。两处有莘国故地都出现新城的地名,这绝非巧合,而是莘城的音变结果。这一发现反过来印证了伊川新城就是夏末有莘国的所在地。
综上所述,虽然夏朝之前有莘氏的具体位置尚存争议,但在夏商之际,他们应该主要活动于伊洛地区,后来可能向西扩张至渭南一带。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与各方势力的联姻关系,使这个神秘的方国在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变革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